欧意app下载
欧易是一家勇于创新的数字货币交易所,提供先进的金融产品。我们为全球180多个地区的数百万用户提供尖端的数字货币交易和盈利服务。
更新时间:2023-06-29 13:28:03
有著名经济学家曾评价:刘会平能把馒头卖出品牌,卖出巨额财富,可以说是一个奇迹。
从打工仔到即将上市的公司,巴比馒头用实践证明这不是童话。巴比馒头从2001年上海河南路一家人气早餐店“刘师傅大包”,发展成为超2600家门店,到20亿的饮食王国,巴比馒头很不一般。
巴比馒头起源于上海,前身是刘会平在2000年开的包子铺——“刘师傅大包”。于2003年由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品牌。2018年8月起由国元证券进行IPO辅导、前段时间中饮巴比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辅导。
目前,中饮股份的控股股东是刘会平,持有公司54.41%的股份,其配偶丁仕梅持有10.23%股份,夫妻二人合计持有公司64.64%股份,再加上刘会平通过天津会平、天津巴比、天津中饮间接持有的16.06%股份,二人合计持有80.7%的股份,是中饮股份的实际控制人。
不同于以往人们眼中卖包子的店铺,巴比馒头可以说是馒头中的王者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2016年-2018年,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.2亿元、8.67亿元和9.9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17.26%,如果不考虑加盟费用等情况,只靠卖包子,中饮股份2018年需要卖接近5亿个包子;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为3762.1万元、1.13亿元、1.43亿元。中饮股份2018年的这一营收战绩超过了狗不理。
中饮股份的产品可以分为面点系列产品、馅料系列产品以及外部系列采购产品,具体包括包子、馒头、粗粮点心、馅料以及粥品饮品等,共计近百余种。
中饮股份旗下品牌巴比馒头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,包子主要价位在1.5元-2.5元,粗粮馒头更为便宜,低于1.5元,还有自有巴比品牌的碗装粥品和袋装果汁,机器现制的豆浆有2.5元、3元的不同规格,另外,外部系列采购产品主要指五芳斋的粽子和光明的盒装饮品。店面较贵的产品要属6.5元左右的饭团,不难看出,巴比馒头的产品单价不高,一个人只需要3元-10元就能搞定一顿简单早餐。
种类虽然繁多,但连锁店的性质决定巴比馒头的原料实施统一采购,产品由公司统一进行生产、配送,以此来保证食品的味道品质和卫生安全。
目前,巴比馒头有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形式,加盟店的店员由加盟商进行招聘和管理,公司进行员工岗位培训,并定期对加盟店面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监督。
据媒体报道,有加盟店店员表示,店面根据自己惯常的销售需求向公司订货,大部分产品是公司当天把全熟和半熟的成品运送到店面,店员在营业前将其蒸熟,豆浆有袋装成品和豆浆粉通过机器现场加工成杯装豆浆两类。不过,除了成品,部分店面也存在店员在客流少的时段,用公司送来的馅料、包子皮现场加工的情况。
1997年,19岁的刘会平来到广西南宁,以5000元价格租了个门店,开始带徒弟做包子。后辗转来到上海,到2003年,刘会平用积累下的第一个100万元,拿出50万元注册公司,并投入80万元,在2004年投产自己的包子工厂,加快开店步伐。
刘会平最初创立巴比馒头时,还不叫巴比馒头,而是叫“刘师傅大包”,小店看上去也就是装修好一点的早餐档,但到了2003年,随着公司的注册,“刘师傅大包”正式更名巴比馒头。2004年,刘会平已经开了10多家直营的巴比馒头店,加上亲戚朋友加盟的门店,共计20多家。
但真正让巴比馒头走上快车道的是2005年开始启动的加盟,这种低成本的扩张模式让巴比馒头在当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,2010年突破500家。
随着开放加盟后,“巴比馒头”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,从一个包子馒头连锁店的经营者,变成中式面点制造商,主要的营收来源有两部分:向加盟店销售供应包子、馒头的原料或半成品,以及加盟费、管理费(单店每月300—500元不等)等收入。
2008年,刘会平注册成立了上海中饮食品集团有限公司,下辖“巴比馒头”等子公司。2012年,中饮集团仅通过巴比馒头品牌就实现4.5亿元销售,再加上团餐等业务,共计营收5亿多元。
随着生意越做越大,门店越开越多,原本的生产模式已经不符合现有的发展状况了。刘会平决定借鉴肯德基、麦当劳的模式,建立中央工厂,对产品实行标准化制作。
据中饮巴比官网显示,2016年,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极具规模,现代化全透明的中式面点生产中心,及上海车墩生产物流基地落成。巴比馒头采取中央厨房统一供货的方式,从源头进行把控。以馅料和成品包子两种形态送到各个门店。仅一年,公司从1000多家门店获得3亿元左右营收,毛利25%-30%。
此外,巴比馒头还有另外一块重要的收入,是给医院、学校等团体客户供货。这项业务于2010年推出。通过饿了么平台了解,巴比馒头在北京、成都等城市也拥有很多的店面,可以说,这家南方馒头店已经进军北方市场。
其实刘会平的开店路并非一帆风顺,他在上海的第一家包子铺,只开了15天不到,就入不敷出,背着一屁股债关了门。
但于他而言,连放弃包子转行的资格都没有,就像他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的那样,他只有做包子这一门手艺,别的什么也不会,“逼得我必须把这件事情做好”。
受到打击后,刘会平将自己关在房内几天,然后想通了。问题的根源在包子馅的口味上,他做的包子其实并不差,符合外地人的重口味,但是喜欢清淡、口味偏甜的上海人不爱吃。既然知道了问题的根源,那么自然要找出解决方法。
第一,就是开始做产品的改进。为了弄清楚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,刘会平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大街小巷地转,品尝上海本地特色小吃,把城隍庙所有小吃摊都尝遍了,同时还仔细观察上海人都到什么地方去买早餐。只是当时的他还不知道,这叫“市场调研”。
然后再选用上好的原材料改良自己的包子馅料,经过不下上百次的试验,终于做出了符合上海人口味的包子馅。如今在研发新品的时候,同样如此,几十次的试验都是少的。
第二,刘会平改变了选址策略。新店选址不再像第一家那样选在菜市场旁边,而是选了一个聚集着很多上班族却缺少早点店的繁华地段,不但人流量大,而且上班族早上对于早餐的需求既是刚需也足够大。
只不过,身边的人没有一个看好他的选择,就连交警都打击他,说在这样的黄金地段,开这样的小店,迟早要喝西北风,因为店面的租金就比之前要贵几倍。只有家里两个姐姐心疼他,选择借钱支持他。2001年,“刘师傅大包”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张了。
所有的质疑,都烟消云散。十几平米的小铺面,很快就吸引了上海人的目光,很多上海人不惜坐几站公交车跨区专门去买他家的包子,队伍从早排到晚,一天能卖四五千个包子馒头。
为什么如此受欢迎?表面上是刘会平抓住了上海人的味蕾,背后其实是刘会平对做包子这件事的认真,他取得了上海人的信任。
刘会平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有着严苛的标准。面粉,专门找生产面粉的大厂定制;中盐的食盐;海天的草菇老抽;三花植脂淡奶..... 都是市面上是个人都能叫得出来的大品牌,其中还有号称“上海第一肉”的“爱森肉”,虽然贵(比普通肉贵30%到50%),但深受上海人喜爱和信任。
馅料用材的处理也十分严格,比如青菜馅的包子,青菜从挑选菜叶到做成馅料,要经过分解、浸泡、一次清洗、二次清洗、杀菌、过冷、切粒等七道工序。
那一年,刘会平不但还清了债,还净赚了10多万。而后,便开启了其饮食帝国的版图。
作为巴比馒头的创始人,刘会平也被一些媒体誉为中国的「馒头大王」。有著名经济学家曾评价:刘会平能把馒头卖出品牌,卖出巨额财富,可以说是一个奇迹。他用低调、务实和吃亏哲学,告诉了人们,只要用心干,小生意也能铸就辉煌。
如果你对乡村文化感兴趣,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“嗨走乡村”,在这里你可以认识更多乡村文化,也可以了解和购买珍贵乡村特产,外务工乡亲们也可以进入平台看看家乡有什么变化,当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时就带他上"嗨走乡村"看看你的家乡吧!
点击更多评论